蓝牙创始人是瑞典爱立信公司,爱立信早在1994年就已进行研发。1998年2月,5个跨国大公司,包括爱立信、诺基亚、IBM、东芝及Intel组成了一个特殊兴趣小组(SIG),他们共同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全球性的小范围无线通信技术,即现在的蓝牙。
蓝牙技术问世至今已经有二十多个年头,该技术已经发展到4.1版本。不过,NFC、WIFI这些新的连接技术,似乎都对蓝牙技术产生了威胁,其中,WIFI发展势头更为强劲,那么蓝牙最终会被其取代吗?
蓝牙技术能够做什么?
蓝牙,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,能够实现本地设备的无线连接,比如手机间传输数据、手机与蓝牙音箱、耳机传输音频,另外也拥有一定的操控权限,很多键盘、鼠标及游戏手柄,也都采用了蓝牙技术。
蓝牙最新的应用形式是“物联网”,很多智能家具、可穿戴设备,实际上都是通过蓝牙实现连接的;另外它还被更多应用在创新技术领域,如蓝牙生成密码门锁开门、家庭警报等等。毫无疑问,蓝牙是目前最主流、最方便的无线连接技术。
这项功能对物联网设备也将产生巨大的影响。
蓝牙技术的发展
目前蓝牙的应用版本为4.1,能够以增强的形式将数据传输给主机,为开发人员带来了更多的灵活性。早期的蓝牙都需要直接与主机通信,但现在的设备可以单独存储,然后再将数据反馈给主机。
比如目前流行的计步器或是运动手环产品,如果使用了4.0及以下的蓝牙版本,需要分批将数据发送到手机上,比较耗电;而4.1版本则能够存储数据,在完成操作后一并发送给手机,这是一个更高效的方式,减少对手机依赖的同时,还能够节省电力。
竞争者:NFC和WIFI
虽然蓝牙技术一直在进步,但是竞争者也在不断涌现,比如NFC和WIFI。首先来看NFC(近场通信技术),它的特色是连接形式更轻松,只要支持NFC的设备轻轻一碰,就可以实现连接,特别适合在短距离实现点对点连接,同时功耗也更低。不过它的不足也在于距离,需要4厘米左右的接触才能够实现传输,而蓝牙目前已经可以实现100米的连接距离。
目前,NFC通常是扮演一个“桥接者”的角色,Android设备往往利用NFC作为蓝牙验证的方式,让用户免去配对的繁琐,直接通过接触实现蓝牙连接。三星S-Beam也使用了类似的形式,不过连接的不是蓝牙、而是WIFI。
显然,NFC由于自身的距离局限性,无法替代蓝牙,而是互补,所以对蓝牙实际上是没有太多威胁的。
再来看WIFI。
相比NFC,WIFI没有距离限制,很多方面与蓝牙也十分相似,所以更具威胁性。WIFI直连功能已经被很多设备所应用,如索尼QX系列无线镜头、Sonos音箱等,涉及打印、游戏、视频、音乐、显示等多种领域。另外,WIFI的传输速度远远高于蓝牙,并且在未来差距可能会越拉越大,这也是蓝牙无法企及的优势之一。
再来看看他们各自的应用领域:蓝牙和WIFI(使用IEEE 802.11标准的产品的品牌名称)有些类似的应用:设置网络、打印、或传输文件。WIFI主要是用于替代工作场所一般局域网接入中使用的高速线缆的。这类应用有时也称作无线局域网(WLAN)。蓝牙主要是用于便携式设备及其应用的。这类应用也被称作无线个人局域网(WPAN)。蓝牙可以替代很多应用场景中的便携式设备的线缆,在能够应用于一些固定场所,如智能家庭能源管理(如恒温器)等。
WIFI 和蓝牙的应用在某种程度上是互补的。WIFI 通常以接入点为中心,通过接入点与路由网络里形成非对称的客户机-服务器连接。而蓝牙通常是两个蓝牙设备间的对称连接。蓝牙适用于两个设备通过最简单的配置进行连接的简单应用,如耳机和遥控器的按钮,而WIFI 更适用于一些能够进行稍复杂的客户端设置和需要高速的应用中,尤其像通过存取节点接入网络。但是,蓝牙接入点确实存在,而且WIFI 的点对点连接虽然不像蓝牙一般容易,但也是可能的。Wi-Fi Direct的开发、为Wi-Fi添加了类似蓝牙的点对点功能。
那么,未来WIFI会直接取代蓝牙吗?也许会。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蓝牙设备会完全消失。因为WIFI最大的弊端在于功耗较高,不适合可穿戴、健身等需要低功耗传输的设备。但对于家用领域,比如无线音箱、视频同步传输等领域,WIFI显然更具优势。
显然,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,蓝牙技术已经拥有了很多拥戴者,同时技术方面又在不断进步。观其在蓝牙耳机,智能穿戴类领域如火如荼的景象,我们对蓝牙技术还是呈乐观态度,蓝牙的低成本、高性能、简单及普遍性都是厂商所亲睐的部分。
当然,WIFI的来势汹汹同样不能忽视,但是他们在无线领域都找到了各自的“角色”,在适合的产品上各自大放异彩,与其说他们是竞争者,不如说他们是好伙伴,协同将无线的未来创造的更美好。在无线技术领域,有竞争才能促进发展,有协作才会更长久,针对不同设备采用最适合的无线连接技术,才会让设备发挥其最完美的用户体验。